学术动态
【南林新闻中心讯】增强林木抗逆性、提升林业经济价值是现代林业提质增效亟待解决的“卡脖子”难题。尤其是可变剪接被认为在植物抗逆胁迫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其丰富了真核生物转录后的调控机制,对转录组和蛋白组的多样性具有重要贡献。近日,曹福亮院士团队在生物学TOP期刊《Genome Research》(IF5-years: 13.53, 自然指数期刊)上发表了题为“SWATH-MS-based proteogenomic analysis reveals the involvement of alternative splicing in poplar upon lead stress”的研究论文(文章DOI: 10.1101/gr.277473.122),通过蛋白基因组学分析揭示了可变剪接在杨树应对重金属胁迫响应中的重要作用。我校生物与环境学院朱福远教授是第一作者,曹福亮院士为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日本京都大学、秋田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也参与了此项研究。
研究团队经过科学实验发现,杨树通过增加自身非传统型剪接位点的使用和剪接因子的蛋白丰度调控可变剪接,并鉴定到具有抗铅表型的剪接因子PtU1-70K及热激蛋白PtHSP70。有趣的是,PtHSP70具有两个剪接转录本并受U1-70K调控,它们都可以直接与Pb(II)结合,而PtHSP70-AS2具有比PtHSP70-AS1高10倍的Pb(II)结合能力,从而暗示了杨树在应对重金属胁迫时通过剪接调控产生具有更高抗性的基因剪接转录本完成Pb(II)抗性。因此揭示了一种林木逆境下全新的转录后调控机制,为林木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并为可变剪接功能研究的未来方向提供了新见解。
近年来,曹福亮院士团队以科研协同赋能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系统地开展了银杏、红豆杉、蓝莓、枸杞、红花油茶、文冠果等重要经济林树种,阿里沙棘、江孜沙棘、红柳、乌柳等西藏地区重要经济生态树种,以及云南迪庆滇金丝猴和陕西佛坪大熊猫保护区重要生态树种和竹种等创新研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实现科学资源与教育资源、研究资源与教学资源的跨界纵横,推进科技、教育、人才深度衔接、协同联动。